•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学院标识机构设置现任领导大事年表
  •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教师队伍
  • 本科生教育

    专业简介教务信息教学成果教学教改规章制度资料下载
  • 研究生教育

    信息公开专业与培养管理规定导师简介资料下载
  • 学科科研

    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科研平台
  • 党建工作

    机构设置党建新闻规章制度组织发展
  • 团学工作

    思想教育团学活动学生社团资困助学资料下载
  •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就业工作校友联系
栏目导航
  • 学科建设
  • 学术交流
  • 科研成果
  • 科研平台
学术交流 网站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 正文

武汉大学陈国恩教授来我校讲学

时间:2016-05-31 20:30:53 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本站编辑 阅读:133 次

5月16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武汉大学文学院陈国恩教授在贤林讲坛做了题为“21世纪视野中的‘五四’:历史的挑战与思想的出路”的学术报告会。文学院副院长张振龙教授和2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代表聆听了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沈文慧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陈国恩教授以“历史上的‘五四’及其两大传统”作为问题切入点,认为“五四”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和爱国政治运动,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领域具有特殊价值。在谈到究竟由“谁讲述‘五四’”之时,陈教授认为,学术界存在着新民主主义的“五四”观、启蒙主义的“五四”观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五四”观,它们作为历史的镜像,反映的其实是想象者所要追求的价值以及目标。不同的“五四”观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此起彼伏的交替,则又勾画出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其背后的意义要比表面的现象更值得思考。倘若站在新世纪的宏阔视野之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上的“五四”,从过去与未来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五四”精神,陈教授进一步指出,一是应该回归“五四”的历史语境,不能用今天倡导传统文化来推衍“五四”所批判的封建礼教是错误的。二是理性评估“五四”的当代意义。它的激进性,既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意义。从“五四”传统所拥有的现代性思想资源出发,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加以发扬广大。三是确立具有普遍性的“未来”维度——现代性。最后,陈教授就讲座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部分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整个学术报告会气氛热烈,内容丰富,极富思想性和启发性,取得了圆满成功。

陈国恩,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学术专著16部。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大学慕课《文学欣赏与批评》大获好评。(文学院禹权恒 供稿)

  • 上一篇:上海师范大学齐沪扬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 下一篇:教学相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举行座谈会

电话:0376-6393629 邮箱:wxy@xynu.edu.cn

地址:信阳市南湖路237号信阳师范大学人文楼 邮编:464000

© 2018-2024 信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38号-1

书记信箱:wxysj@xynu.edu.cn

院长信箱:wxyyz@xynu.edu.cn

  • 文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