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司罗红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民俗事项的隐喻解释》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张言军主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汉语教研室的部分老师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司罗红教授指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表现和界定一个特定的民族,常常是通过此民族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也常体现在本民族所认同和认知的文化隐喻中。他指出在民俗研究中,除了应该重视田野调查外,也应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而语言学与民俗学就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学科。他结合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民俗现象,从认知的视角分类阐释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形成理据,如由语音的象似性而形成的民俗、由事物的象似性而形成的民俗、由事件的象似性而形成的民俗等。
司老师的报告会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为文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激励文学院学子以更加认真、严谨、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会去分析解决问题。
司罗红,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郑州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第九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长期从事语言理论研究、汉语语法研究以及地方方言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澳门语言学刊》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高校社科优秀学者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