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副院长黄平教授莅临文学院,为文学院师生做了题为《“虚拟时代,虚构何为?——创意写作与文学教育的变革”》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徐洪军副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黄平教授追根溯源,深入梳理了“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概念提出及学科建制的百年历史。他指出,“创意写作”概念最早是爱默生1837年在麻省剑桥城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上发表的一篇题为《论美国学者》的演讲中提出的,提出“创意写作”是为了把文学教育从文学的科学教育中解放出来,让文学回归到人、人的心灵、人的情感。因此,“创意写作”诞生在对心灵活力的捍卫中。1897年,白璧德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重提爱默生思想,反对工业化、科学化趋势,在文学教育上提倡人文思想,继续捍卫人文学科免受科学的侵犯。1930年,诺曼·福斯特任爱荷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在爱荷华大学设置创意写作专业,提倡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推进文学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以对抗科学的文学研究。1936年,爱荷华大学创意写作工作坊的出现,是“创意写作”作为大学学科建制的起点。这样,从爱默生到福斯特,“创意写作”从提出到建立学科经历了百年历程。
接着,黄平教授分析了当下的虚拟时代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的影响。他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大量阅读的是短视频、微短剧,我们相信AI能创作,我们成了算法、平台、流量的奴隶,被框在数据体系内,科学主义的渗透达到了可怕的地步。他认为,在科学主义盛行的当下,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坚信“文学是人学”,继续坚持爱默生、白璧德等提出“创意写作”的原初宗旨,坚定相信人文学科的价值,利用“创意写作”学科开展文学教育,为人类文明负责。
最后,黄平教授与现场师生就虚拟时代下文学创作和文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